top of page

源起

《塘食源野藝術節2020-2021》(下簡稱為《塘食》)的創作和活動從「食」這主題出發。食物除了是基本的維生要素,更是把人連繫的極佳材料。以食材、飲宴作為連結觀眾和社區的藝術創作,自1990年代起,在當代藝術領域中慢慢普及起來。當代藝術強調的不單只是物化的藝術品,而且也開始關懷到物質背後的「關係美學」。當人們聚餐時,一個社交空間頓時形成。在這空間內,大家究竟會如何相處?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和觀眾會否以不同的方法進入這特定空間? 生物鏈的互動關係和食材的生產過程,會否成為大家討論和關注的題材? 煮食的器具與食材的選取,會否能幫助參與的觀眾帶來不一樣的味覺、甚至聽覺的回憶? 而這種種回憶又可否以其他媒介再次呈現或分享? ⋯⋯ 《塘食》將邀請參與的藝術家從「食」入手,在創作過程中把來自都市、鄉村、魚塘的人、事、物扣連起來,讓觀眾「細嚼」。

 

《塘食》由4個部份組成,包括工作坊、藝術家駐留計劃及「魚Zine」。而工作坊成果及4組駐留藝術家的作品會以網上展覽的形式展出,期望於疫情期間,亦可透過藝術連結觀眾與社區。

藝術節的前期率先舉辦了2個由本地藝術家帶領的源野工作坊,包括:金工藝術家陳寶鋒的《源泥可以造器具!》和烹飪藝術家劉志鏗(Herman) 的《遊塘搵食》工作坊。

 

另外,4組駐留藝術家自2020年11月定期探索大生圍,從「食」入手,揉合魚塘文化以及創作,他們分別是陳百堅、含蓄與古沁、李穎姍、二足步行。

 

除此之外,今屆受邀的3位文字人:陳曉桐、張煒森、李本瀅亦定期到大生圍魚塘考察和了解藝術家的創作,繼而為《塘食》撰寫文章,圍繞大生圍的人、事、物作文字創作。

《塘食源野藝術節2020-2021》

bottom of page